市人大常委会关注120院前急救医疗工作 委托教科文卫委员会专门询问政府相关工作部门
120出发时间缩短至3分钟
广州将建设紧急医疗救援指挥中心
魏丽娜
今年5月1日,新修订的《广州市社会急救医疗管理条例》正式实施。近年来,广州医院前医疗急救任务逐年增加,现有硬件设施、人员配备不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如何提高医院前医疗急救服务能力,如何实施3分钟内,如何统一市区急救医疗指挥体系,如何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公众高度关注。
近日,市人大常委会委托教科文卫委员会就2023年120院前医疗急救工作进行专题询问。受市政府委托,市政府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出席会议回答询问。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成员、市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围绕人民集中关注的内容,认真反映了管理机制、硬件建设、服务效率等问题,提出了加强和改进120医院前医疗急救工作,为广州社会急救医疗管理条例的实施提供了坚实的保障。现在将问答问答内容摘要发布。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魏丽娜 通讯员穗仁宣
统一全市指挥调度体系,跨区域转运急救患者将更加顺畅
问:目前,市、区急救医疗指挥中心在规范化下没有统一的指挥调度,跨区域转移急救患者存在困难。根据新修订的《广州市社会急救医疗管理条例》,指挥调度模式应调整为统一的指挥调度模式,从哪些方面理顺,具体进展如何?
市卫生委员会负责人:为更好地实现城市统一指挥调度目的,主要从机制、标准、平台、培训管理四个方面:一是建立城市综合指挥调度运行信息平台,已完成,试运行良好;二是建立跨区域指挥调度指导,明确传统状态下的区域合作模式;三是统一调度员培训模式、培训内容、考核标准,建立全市统一的指挥、调度、质量控制标准;四是推进院前急救受理、调度分离模式,目前在市120中心试点。
建设广州市应急医疗救援指挥中心,提高应急医疗救援指挥能力
问:市急救医疗指挥中心现有的建设规模和业务功能不能满足业务发展和紧急医疗救援指挥的需要,迫切需要建设广州紧急医疗救援指挥中心。但该项目尚未完成。如何加快项目建设?
市发改委有关负责人:目前,广州市正在全力支持市应急医疗救援指挥中心项目建设。项目已纳入《广州市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能力》“十四五”该计划已明确可直接编制和批准可行性研究报告,市统筹资金已安排230万元支持前期工作。市发改委多次主动对接,提前指导项目立项材料的编制。市发改委将项目纳入绿色审批渠道,4月24日收到项目建议后第一时间召开项目专家评审会。下一步,我们将采取以下措施加快项目建设:首先,市发改委将尽快发布项目技术审查意见,指导市卫生委员会修改和改进项目建议书,并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项目建议书的批准。二是提前介入,指导市卫生委、市急救医疗指挥中心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尽快完成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准。三是保障资金需求,优先安排市级基础设施建设统筹资金,采取多种措施加快项目建设。
10秒接听率超过95%,出发时间从4分钟缩短到3分钟
问:5月1日新修订的《广州市社会急救医疗管理条例》规定,10秒接听率应达到95%以上,出发时间应从4分钟缩短至3分钟。实施条例有哪些具体措施?
市卫生委员会负责人:一是推进指挥调度系统扩建项目,扩大线路、调度座位,增加调度人员,动态调整电话数量,确保接收率;二是修订规定,加强调度员、院前急救医务人员和管理人员的培训;三是加强业务质量控制,监控、及时分析、有针对性地整改接听率、出发时间等核心业务数据和指标;四是推进急救网络布局建设,有计划地增加急救站(车组),缩短急救半径。经过近半年的努力,市急救医疗指挥中心基本达到100%,各区急救医疗指挥分中心达到97%以上。经过近半年的努力,市急救医疗指挥中心在10秒接听率方面已基本达到100%,各区急救医疗指挥分中心已达到97%以上。3分钟出车,全市“120”网络医院准时率为95%。下一步,对不符合要求的单位进行专项监督,协助发现和分析问题,促进整改落实。
5家医院开展了院前院急救系统互联互通试点,实现了“上车即入院”
问:医院前医院缺乏实时沟通的电子信息平台,急救车与网络医院之间的信息没有交换。急救患者到达医院后,应反复解释病情,反复办理入院手续,影响治疗效率。医院前医疗急救网络与医院信息系统连接的具体措施是什么?
市卫生委员会负责人:指导市急救医疗指挥中心和广州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广东省中医院等5家网络医院开展医院急救系统互联试点,医院急诊可直接接收医院急救电子病历信息,医院急救系统也可获取相关信息和病史、过敏史;总结试点医院对接经验,医院前院急救互联互通标准已初步形成。下一步将发布各网络医院,推动全市各网络医院对接,最终全面实现市急救医疗指挥中心与各网络医院信息系统的互联互通。
“120”急救专线电话可以应对5-6倍的需求急剧增加,转运能力可以根据紧急情况在2小时内翻倍
问:面对去年年底新冠肺炎疫情高峰期电话呼入量和急救需求飙升的极端情况,出现了呼叫。“120”急救专线无法连接,连接后等待人工验收时间长,医院前急救医务人员到达现场时间大幅延长。提高应急响应能力的具体措施是什么,以避免类似问题的再次发生?
市卫生健康委负责人:针对电话接通困难,主要措施是扩大指挥调度席位。自去年12月实施紧急扩容以来,电话接通率已接近100%。目前,需求可以应对5-6倍的急剧增长,相关灾难准备机制已经建立。针对医院前急救医务人员到达现场时间大幅延长的问题,主要措施是推进城市急救站布局规划,增加急救站,扩大合格医疗机构纳入120网络,缩小急救半径。同时,建立网络医院紧急启动第二辆救护车的机制,在紧急情况下可在2小时内达到转运能力倍增扩容的效果。
医院前医疗急救中发生的急救、抢救费用报销不受医疗保险指定限制
问:医院前医疗急救应遵循就近急救的原则。但从研究情况来看,许多患者认为医院前医疗急救费用不包括在医疗保险报销范围内,并提出转移到指定医院的要求。完善医院前医疗急救医疗保险政策的具体措施是什么?
市医疗保障局负责人:根据《广州市医疗保障局关于印发的意见》〈广州市社会医疗保险和生育保险管理办法〉通知(穗医保规定字)〔2023〕3)规定,被保险人在非医疗保险指定医疗机构或者非指定医疗机构进行急救、抢救,发生的医疗费用由医疗保险基金支付。其中,被保险人在非医疗保险指定医疗机构就医的急救费用,由被保险人向医疗保险机构申请零星报销;被保险人在非指定医疗机构就医的急救费用,可由指定医疗机构直接办理医疗保险网络结算。下一步,我们将加强医疗保险政策的宣传,进一步彻底、良好地讲解医院前医疗急救等群众关心的政策,提高群众对医疗保险政策的意识,不断提高服务效率和质量,有效提高人们的收益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广州日报)
华北 | 北京 | 天津 | 山西 | 河北 | 内蒙古 | |||||||
华南 | 河南 | 湖北 | 湖南 | 广东 | 广西 | 海南 | ||||||
华东 | 上海 | 江苏 | 浙江 | 安徽 | 福建 | 江西 | 山东 | |||||
西南 | 重庆 | 四川 | 贵州 | 云南 | 西藏 | |||||||
西北 | 陕西 | 甘肃 | 青海 | 宁夏 | 新疆 | |||||||
东北 | 辽宁 | 吉林 | 黑龙江 | |||||||||
港澳台 | 台湾 | 香港 | 澳门 |
2023-05-28
2023-05-28
2023-05-28
2023-05-28
2023-05-28
2023-05-28
2023-05-28
2023-05-28
2023-05-28
2023-05-28